[台灣買布] 台北迪化街 永樂市場 (Yongle Fabric Market) 百年布料批發勝地

早前去過東京日暮里布街(相關文章按這裡),於是決定也要我看看台灣布市場的特色之處。由於我們是元旦假期,也不是所有店家都開門,無法看到最熱鬧的情境。而由於臨近農曆新年,街上高掛著一串串紅燈籠,很多民眾前來迪化街市場辦年貨,十分熱鬧,讓人看到「商圈」的熱鬧繁華。

市集由來

根據資料,永樂市場前身為大稻埕市場,於1908年(明治41年/民國前四年)建成,及後改名為永樂町市場,而永樂町即今天迪化街一帶,是台灣歷史猶久的布業批發市場。日治時期,大量從日本京都、大阪及中國蘇浙、福建等地製造的印花布料會由大稻埕碼頭登岸,送到永樂町的批發市場,是台灣最早發展的商業地區之一。永樂町市場於1982年拆除,原址重建成「永樂市場綜合大樓」,總稱「永樂市場」。

資料來源: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://tm.ncl.edu.tw/

從捷運北門站出來,跟著Google Map走了大約10分鐘左右,由商廈慢慢走到十分懷舊那種兩、三層高的民國feel的建築物(有點像澳門的沙梨頭、十六浦酒店附近),也開始見到一些布料商號,就很快到了。

具濃厚新年氣氛的迪化街

迪化街兩邊都有些懷舊建築,也有露天小吃茶座,細看橫街窄巷,有些以年輕顧客為目標的手作店,也有些較傳統的布料行、飾品公司,售賣喱士、緞帶等,吸引不少手作人、設計師甚以主婦前來尋寶。

今次其實特別想看看永樂布業市場。這個綜合市場地下有小吃、飲品店,菜市場,而樓是賣布匹的商號,三樓為加工、裁縫的工作室,據說近年有不少熱愛手作、或者布二代的年輕人回歸永樂市場,開設工作坊作客製化產品。

永樂布市場內

走在布街,各式布料及材質令人花多眼亂,有些也掛了些現成商品作零售,如最近十分熱賣的手搖飲品布套,既可減少使用不環保的紙套,配有小手帶可以方便拿取。最近受肺炎疫情影響,聽說很多人都湧到永樂市場的工作室購買布口罩,令到本來是夕陽工業的布藝手作,又再興起。部份人開始對大量倒模製造的產品產生厭倦,開始回歸手作,簡單如買部衣車,看看youtube短片,買些喜愛的布料便可以造到獨一無二的專屬產品。

永樂市場內購買的碎布及厚棉印花布

香港棚仔碎布市場 主婦學生尋寶天堂

逛過日暮里和永樂市場的布街,令我回想到在香港有逾40年歷史,位於深水埗的欽州街小販市場(俗稱「棚仔」),是當年本地製衣廠轉售剩餘布料的集中地,多年來吸引很多學生、主婦來購買素材發揮創意的設計基地。

我也曾在大學時期為製作校慶話劇用的服裝而去過棚仔。細窄的通道擺落色彩繽紛的布料,讓人有著尋寶的感覺。雖然布販不會向你推銷,但他們也是一本活字典,當你有疑問亦可以逐一解答。

可惜隨著香港製造業式微及全球化等,香港布料市場漸見縮小,現在只剩少數檔口在棚仔繼續營運,而基隆街的布行一般只做批發,手作人的選擇亦更有限。政府近年更有意清拆棚仔,用作興建公共屋邨,但一直未能就搬遷條件或歷史保育問題達成共識。

保育歷史 建構城市身份 長遠旅遊業發展之道

棚仔滿載香港製衣業發展的精神,對香港本土文化極具歷史意義,應該予以原址保留及保育,同時更可以發掘其過去,甚至成為新一代了解本港布業、製衣業等輝煌歷史的踏腳石,建構社會文化與身份。雖說政府有意打造全新的時裝產業基地,但不代表可以清拆棚仔,不是所有的東西變得簇新就代表自己很先進、前衛。原址保留、保育再延續發展,才有品牌故事,能持續宣傳。就是這種獨特的故事,才會對旅客產生意義及價值。如果一個城市不懂得回首珍惜自身儲存的文化,不斷發展也是徒然,只會淪為沒有性格的城市。

資料來源

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site/ylfabricmarket/miaohead/li-shi-yan-g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VoZVtBNB7E (video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oqzS5VCX_-8 (video, rthk 31)
https://tm.ncl.edu.tw/
https://www.info.gov.hk/gia/general/201801/09/P2018010900445.htm

對「[台灣買布] 台北迪化街 永樂市場 (Yongle Fabric Market) 百年布料批發勝地」的想法

發表留言